網誌存檔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誰是胡人

誰是胡人

由字面來看,胡等於古+月。 古大概是發音音符。 月,則是指北方游牧肉食民族; 或外貌類似月氏; 也可能是hun的發音在口傳翻譯過程的誤差 ,才被表現成匈跟胡兩種。

1.如果是指北方游牧肉食民族的總稱, 但這應該是漢代匈奴統一塞北後, 才開始如此使用總稱的, 因為早期北方有 :東胡, 林胡, 山戎等不同民族稱呼, 怎不把山戎稱呼山胡呢 ?

可能原因:(1)種族外觀差異大無法歸類在胡 ;(2)或山戎不單游牧肉食, 也搞種田 ,但山上又不太適合種田, 不過南方山上也有種田的民族, 所以不該排除 ;(3)住在山區附近的好戰民族 ;(4)來自西戎。

如此, 胡跟山戎長相可能類似, 胡跟戎長相外觀不同種類, 接近平手.

2.如果胡是指外貌類似月氏這種印歐人, 則又跟匈奴是黃種人的既定印象不合。 但這既定印象可能是錯的 ,因為匈奴是大型聯合部落 ,東方征服東胡 ,西方征服西域跟河西走廊 ,西域跟河西走廊已經被證明早先是印歐人為主, 因為古書說烏孫跟月氏這些具有印歐特徵的民族 ,原本是住在酒泉跟敦煌附近, 後來被匈奴打敗才退到新疆跟中亞 ,這樣匈奴就是包含西方胡人跟東胡的國家 , 國內胡人三分有其二 ,胡跟匈奴自然就同等起來。

不過匈奴中央統治民族用匈奴來稱呼, 不然就是自稱匈 ,奴字則是漢人故意加上的歧視稱呼。 單稱匈,跟出現在歐洲的匈人很像,又兩者都被形容長得像東北亞人 ;中國歷史書並沒有強調匈奴像印歐人外觀特徵, 因此兩者大概是同種類的東北亞人;另外中國歷史古書說匈奴王廷靠近河北跟內蒙 ,這比較像來自滿州黃種人活動範圍; 加上靠近匈奴旁邊則有林胡跟東胡, 反而比較西方的民族早先並沒有用胡單獨稱呼種族名稱, 如此胡字不太可能是稱呼印歐白人。

來推論一下月氏跟烏孫怎不稱呼西胡呢? 烏孫因為有烏鴉拯救祖先的傳說, 可能是被外族打敗後, 戰亂餘生後的新取國名, 也能是烏氏或月氏音轉, 加上都是印歐特徵民族 ,所以可以先排除或歸類在月氏內討論。 月氏,可能是發音類似月或肉的氏族稱呼, 或禺氏, 但是並沒有胡字, 因此這個第二個理由或許不成立。

3.hun的發音在口傳翻譯過程的誤差 ,才被表現成匈跟胡兩種

回顧上面所述
第一個理由 ,胡等於戎 ,跟胡不等於戎, 大約平手 。因此胡是專指北方游牧肉食民族的可能性大膽假設約有50%
第二個理由 ,則胡比較像指東北亞人, 這樣胡大約並非指西域印歐民族。
如此, 匈奴跟東胡雖然是不同部落, 但似乎外觀是同種, 這就隱約支持第三個理由這假設。

===============

不過 ,沒有更直接的歷史書面證據 ,來證明匈跟胡的確都是來自於hun的轉音, 至少本篇文章內沒有出提出來, 因此胡仍有可能等於印歐人, 只是被匈奴征服才統一混稱北方游牧民族是胡 , 底下就來嘗試翻案 ^+++^

1.東胡接近西方民族的地方

康居國(月氏人)

深目高鼻的印歐人, "喪事別築一院,院內養狗。每有人死,即往取屍置此院內令狗食之"

東胡烏丸

"葬則歌舞相送,肥養一犬以彩繩纓牽,取死者所乘馬衣物皆燒而送之,言以屬累犬使護死者神靈歸赤山, 赤山在遼東西北數千里。 葬日夜聚親舊員坐,牽犬馬歷位,或歌哭者,擲肉與之 。"

歌舞相送,取死者乘馬衣物燒而送之 ,這跟出現在歐洲的匈人阿提拉葬禮很像, 匈人又被說外觀如東方人。

但是葬禮出現肥犬, 則跟中亞康居國很像, 所以東胡烏丸可能是東北亞匈奴+印歐人的混種民族。

烏丸,"其亡叛為大人所捕者,諸邑落不肯受,皆逐使至雍狂地。地無山,有沙漠、流水、草木,多蝮蛇,在丁令之西南,烏孫之東北,以窮困之。" 匈奴崇拜蝮蛇,烏丸流放罪人去多蝮蛇地方, 這好惡不太相同 ,不過搞不清楚是否算雙方都把蝮蛇當作凶神崇拜。

東胡鮮卑

同屬東胡的鮮卑, 又被稱呼是山戎後代 ,其言語習俗與烏丸同。 如此烏丸跟鮮卑可能來自西戎

吐火羅(小月氏人)

吐火羅可能是東胡的轉音, 是印歐人後代, 但這支後來遠走西方 。 城北有頗黎山,南崖穴中有神馬。

噠國

大月氏之種類 。"俗同吐火羅, 妻戴一角帽 ,若有兄弟者 ,依其多少之數更加帽角。" 另外 ,塞種也戴一角帽。 朝鮮則也出現類似吐火羅/塞種特色的王冠 ,朝鮮應當混合過東胡, 東胡則有印歐人塞種文化或血統起源, 但是後來被嚴重稀釋了。

斯基泰人(塞種)

《漢書》稱之為塞種 ,是印歐人, 曾居住在內蒙古和鄂爾多斯沙漠。

或許東胡的烏丸=對應月氏+濊貊(住在東北的高句麗民族)的混血, 因為烏丸地理上接近高麗 。

東胡的鮮卑則=對應塞種+夫餘或貊的混血, 當受匈奴打擊時, 逃往更遠 ,並且用混合的民族名稱, 替居住地區的山來命名, 這表示烏丸跟鮮卑可能崇拜山神 ,不然烏丸人死後不會想要回歸聖山(赤山)

車師

"習讀中國經書 ,但皆用胡語,其人面貌類高麗" ,這說明西域胡人跟高麗同樣種類的東北亞民族發生過混血, 並且東北亞混得更多,所以或許是出自烏丸跟鮮卑的後代, 大概當匈奴崩潰或曹操打擊烏丸時 ,某些烏丸人往西域移動 ,烏丸在三國時代跟袁紹友好, 因此多少學習接受漢文化。

另外建立北涼的胡人也曾經逃去高昌,北涼被認為是胡漢混雜國家,並且跟突厥起源有關係。

滑國

"車師之別種, 事天神、火神," 印歐天神跟伊朗的拜火信仰特色。

"每日則出戶祀神而後食" , 類似烏丸"飲食必先祭。"

樓蘭(小月氏人)

"此國山居,故名山國 。" 大概是山方便防禦, 或崇拜山神, 這跟烏丸很像。 又樓蘭過去是月氏故地,不過電影內的樓蘭似乎並非住在山邊,或許是隨水源乾枯後,而游牧遷移過。

烏孫

有塞種、大月氏種 , 青眼赤髭

貴霜王朝

印歐人大月氏西遷打敗大夏,建立貴霜王朝, 初代王丘就卻。

烏丸三部大人: 遼西烏丸大人丘力居 , 遼東烏丸大人蘇僕延 ,右北平烏丸大人烏延。 遼西烏丸大人跟貴霜王朝初代王同姓?


2.匈奴跟滿蒙同種類

室韋(蒙古祖先)

"造酒、食噉、言語與靺鞨同", 靺鞨被認為是女真族, 這樣蒙古人就接近滿人。 蒙古又自認是匈奴之後代, 所以匈奴似乎是跟滿蒙同種類的民族 ,Y遺傳基因對應則大約是蒙古跟東北亞最多的C型。

宇文鮮卑(匈奴南單于後人)

"其語與鮮卑頗異。後魏史云「其先匈奴南單于之遠屬」" ,因此這大概是匈奴亡國後的殘餘附屬在鮮卑內, 這也說明匈奴跟東胡語言不同



3.胡人指印歐特徵者

西域于闐

"自高昌以西諸國人多深目高鼻,惟此一國,貌不甚胡,頗類華夏。"這說明胡人是深目高鼻的, 跟蒙古人(匈奴後裔)不同, 也跟漢人不同



源於西域月氏諸胡,即所謂昭武九姓, 康居國的同種類印歐民族分支出來的 。信奉祆教。深目高鼻, 所以古代漢人冉閔誅殺胡羯二十萬人, 這表示他只把印歐特徵者當成胡人, 因為外觀上比較好認 ......。

這種行為,好孩子千萬不要學,本人想分清胡人是指哪種類,只是實事求是,跟滿足好奇心態,不表示歧視哪種族,也極度厭惡此種作法。

湟中月氏胡

月氏王為匈奴冒頓所殺,餘種分散西踰蔥嶺 。羸弱者南入山阻,依諸羌居止,遂與共婚姻。 這裡中國史書在"湟中月氏"後面加上胡字, 算是把月氏當胡人 ,又把胡跟羌分開稱呼,表示羌外觀不同胡人。

突厥

中國史書說突厥是出自平涼郡雜胡, 大概算印歐血統不純。 " 有死者,停屍於帳,子孫及諸親屬各殺羊馬陳於帳前,以刀割面且哭。" 這跟出現在歐洲的匈人類似。 因此突厥習俗接近匈奴, 而匈奴類似東北亞人, 後來統合成包含許多民族的大國,突厥應該算其中一部,並且跟匈奴有不低的共同起源,不然喪葬習俗不會如此類似。

突厥木杆可汗

"狀貌奇異,面廣尺餘,其色甚赤,眼若琉璃 。" 眼睛類似印歐人,膚色似乎接近紅人,不知是混有印度起源,或是跟北美內陸部印地安人同屬Y-DNA的Q型 ,因為北亞阿爾泰附近也有Q型

突厥頡利可汗

頡利每委任諸胡,疏遠族類 ,國人患之, 諸部攜貳。"

突厥乙彌泥孰俟利苾可汗

"其貌似胡人,不類突厥, 疑非阿史那族類 , 故歷處羅、頡利代常為夾畢特勤, 終不得典兵為設" 。 中國史書這裡說突厥外貌跟胡人不一樣, 所以突厥皇族原先大概不是印歐人 ,或原先印歐混血稀薄,讓印歐特徵不明顯,如明顯者則被當成怪異,跟可能非出自突厥皇族。

迴紇

杜甫詩中說迴紇用刀剓面替唐朝皇帝哀掉, 這跟突厥類似,也類似出現於歐洲的匈人,但其後代維吾爾族更像印歐人,所以或許是原先其皇族算跟匈人一樣的黃人,或被突厥跟匈奴統治時改變了習俗。

4.五四三胡或二胡 ?

教科書上說五胡亂華是 : 匈奴, 羯, 氐 ,羌, 鮮卑

鮮卑(出自東胡)
羯(月氏系的胡人)
匈奴(帝國內包含胡人)
羌(?;部分羌跟月氏混血過=>湟中月氏胡)
氐(?)


"語不與中國及羌胡同。",古代還有隔絕羌胡的說法,指防止羌胡串聯,因為中國古代史書都把氐,羌,胡分開稱呼了, 現代人怎還稱氐是胡? 怎不稱呼是羌或漢呢?或乾脆稱呼......人類 ^^



====================================
突厥後人在台灣?

突厥突利可汗子,賀邏鶻

叔父結社率,唐貞觀初入朝,歷位中郎將。結社率從幸九成宮,陰結部落四十餘人,擁賀邏鶻相與夜犯御營,踰第四重幕 , 引弓亂發殺衛士數十人。尋皆被捕斬 。好像是電影黃金甲的劇情 ,不過我沒看過, 無法確定

賀邏鶻後來流放嶺表(兩廣)。所以中國南方可能有突厥皇族的後代。

突厥特勤大奈

與突厥曷薩那可汗同歸中國,從隋煬帝討遼東 ,以力戰功賞物五千段,賜姓史氏。

聽說過去還有滿清貝勒爺, 在替馬政府捉刀跟收拾爛攤子。但這應該不算五胡亂臺, 而是助紂為善......替兒皇帝收拾爛攤子。

中國胡錦濤則大概會學突厥某可汗這麼說:「 使我在南兩兒孝順,何患貧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