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存檔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矛盾中的國家

國家的起源

依照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跟國家的起源》(以Lewis Henry Morgan《古代社會》當基礎,發展寫成的)一書中的說法 :“國家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而使社會分裂為階級時,國家就由於這種分裂而成為必要。”

“國家是承認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對立,而又無力擺脫這些對立,為了使這些對立面,跟經濟利益互相衝突階級,不致在無謂鬥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凌駕於社會上的力量來緩和衝突,把衝突保持在秩序的範圍內;這種從社會中產生,又自居社會之上,並且日益同社會相異化的力量,就是國家。”

容許黨內派系存在

所以上一篇中獨派菁英跟群眾的內部對立,並非是註定走向團體分裂,其實反而證明獨派必須靠團體機構來調解力量,以防止內部衝突過大把自己消滅掉。 同時, 這也是容許黨內派系存在 ,比把不同派系逐出黨外更有利的證明。

例如如果當初國民黨不清共 ,中國可能早就邁向民主政治了, 而國民黨也會變成如孫中山所說的 :把民生主義當成社會主義來施行的社會黨 。因為國民黨變得更貼近民眾利益, 如此毛澤東等人可以興風作浪的空間就小多了, 或許中國內戰就不會發生。

從這點來看 ,美國在二戰結束後所支持的中國組成聯合政府看法, 其實是有合理根據的。 只是美國人輕忽了時間軸因素, 當時國共早已經分手互相打仗20年左右, 早已種下血海深仇 ,很難達成真正互信。

在對立中也有共通性

而現代台灣統派跟獨派的對立, 則相對來說比較輕微。 一是他們都是由資產階級政黨來領頭的, 存在不少共通政治語言; 二是沒經歷過嚴重內戰; 三是都承認台灣事實上獨立地位, 目前都不願意讓中國併吞, 只有法律名稱到底要叫台灣或中華民國 ,跟永遠獨立或將來可能跟中國統一還有爭論而已。

加上民主化之後, 外省菁英在也無法獨自把持政權, 因此兩派的矛盾,短期內主要在國家的法律名稱, 跟未來的統獨走向上。 而這在美國不希望台海改變現況的大框架限制下, 短期跟未來矛盾可說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壓制跟調解。 配合統獨兩派原本就有的內部共通性, 台灣這個國家仍可有效完成它的使命(美國類似扮演海峽超政府跟海峽最高憲法, 統獨兩派則是扮演政黨跟輪流擔任內閣首相)

化解新矛盾

但是隨著矛盾被調解, 更大的新矛盾又來了, 台灣人民竟然不能修改海峽運作憲法, 未免太不民主了 ; 而修改海峽運作憲法,則又會破壞原有調解力量讓國家不能存在。變成只有類似非民主的海峽統治才能維持台灣國家社會生存 ,這跟目前的時代潮流: 民主能幫助社會跟國家發展生存, 不太一樣。

所以台灣有必要再補強讓國家社會生存力量 ,也就是進行民生經濟改革來化解這一項新矛盾。(這並非放棄民主, 而是美國只是海峽盟主角色,它主要是干預你的國際參與方式,也就是你喪失了:凡是國家都能參與UN的資格,等於被剝奪了國際性質的民主資格。但美國對台灣國內民主則並沒有強加限制。所以在此台灣等待追求的積極目標:是參與國際組織,或讓台灣在海峽命運中佔更大發言權~公投法的設立;次之,則是化解:各黨派群眾想用急獨急統手段來宣洩國際民主參與情緒、跟宣洩中華民族主義情緒。因為國際外部阻力跟台灣內部矛盾非常大,所以這裡所說的化解矛盾方式,主要在討論後者。)

當統獨兩派都又新增一種共通政治語言時, 兩派將會拉得更近 ,比較不會發生大矛盾。 屆時人民眼光焦點,將是放在誰更照顧基層福祉的改革進度上, 統獨變成更不重要 ,國家得以繼續生存而不會內部崩解。

因此 :(1)主張積極跟中國經濟統合 ,讓資本家大獲利而加重社會所得分極化的路線, 必須被唾棄 (這表示國民黨領導階層必需改組換人 ) ;(2)主張台灣法理獨立的路線也要暫時揚棄, 因此獨派應該重新回到關懷勞工的政黨路線, 而非把台灣民族主義當成主軸 。

但是前面已經說過了, 容許政黨內派系存在, 比趕走不同派系而激化對立還有利 ,因為趕走不同派系,可能會導致統派或獨派某一方勢力急速衰減, 造成一黨獨大。 所以:(1)統獨兩派應當保持政黨內多元聲音 ;(2)同時也要改拿民生經濟當主軸。

等待修正的盲點

一.民生經濟當主軸

就是統派在這幾年也猛喊民生經濟優先, 實際上卻並非如此,他積極搞兩岸經濟統合, 這主要得利的是資本家 ,並且會壓低台灣的工資, 最後反而讓台灣人民感覺當中國人也沒多大損失, 因為生活水平都差不多了嘛 ,這樣國家當然就很難繼續存在了。 獨派則是猛喊台灣法理獨立, 導致台灣內部嚴重分裂內耗 ,如此國家也很難繼續存在。

二.台灣民族並非靠口號來成立

不把台灣民族主義當成政治宣揚口號, 並非表示這樣台灣人就不能統合成一個國族。因為國家基礎是建立在地區部落(地區團體)之上, 台灣統獨兩派是雜居並且一同在島嶼上經濟營生的 ,他們早就已經統合成台灣民族了。

只要經濟上不跟中國簽約啥經濟共同體的條約,而導致最後無法抗拒統一 ,那麼台灣民族就能繼續存在 。所以在國民黨籍的蔣家跟李前總統治理下的台灣, 就比目前的台灣政府當局還更有利台灣民族的形成; 反之猛喊獨立口號 ,卻搞啥積極開放無效管理的西進經濟政策, 例如前任元首獨派的陳xx ,其實跟馬總統一樣,都在破壞台灣民族的形成基礎。

克服盲點的阻力

比較難擺平的應該是上述兩種盲點 ,克服盲點的阻力 ,主要是:(1)媒體不公, 挺馬的政客跟媒體人自己認識不清 ,還要來害全國的人跟他們一起犯錯 ;(2)另外則是獨派過去自己也認識不清 ,導致目前獨派內部仍殘餘有~法理獨立優先, 跟偏袒資本家的主張。

不過隨著獨派下野之後, 應該已經吸收了一點教訓 ,開始有修正路線更關懷勞工的傾向。但是如果選舉制度沒有大修改, 資方仍可透過選舉經費來嚴重影響他們; 以及當媒體還沒有真正民主化, 多數媒體仍是由少數族群的媒體菁英把持時 ,錯誤認知的群眾仍會嚴重左右獨派的路線。這樣等於喪失了由外部政黨跟民間監督目前政府的力量, 最後的結果可能會不太樂觀。

統派英雄的使命

所以國民黨內部需要產生戈巴契夫+孫文這類腳色, 具有戈巴契夫的改革精神(民主社會主義的改革) ;跟具有孫文的調解能力 ,讓國民黨不分裂 ,同時努力維持國家實質獨立 ,這種複合性質的腳色。 而且這位統派英雄的使命重要性,將比獨派領袖還大, 類似李前總統對台灣民主化的功勞比DPP還大(但是李前總統任內施政還不算民主社會主義, 靠DPP的外部督促才讓他推行一些福利政策而已)

美國的角色

如果目前統派內部領導階層沒有改變 ,那麼獨派未來將獨自承當所有艱鉅任務, 而這成功希望實在不大。 這表示台灣未來命運似乎已經註定只有統一 ,或者未來民間可能會發生革命來確保國家生存。

即使未來幾年內可能發生選舉下的執政輪替, 獨派想要靠溝通來推動改革也不容易, 因為獨派執政高層,可能自己就是需要被人改革的對象! 所以美國的未來角色將會愈來愈重要, 它逃避不了的 ,如果不進行政治施壓讓台灣遵從 ,那麼未來美國只有放棄台灣這塊地盤, 或挺身一戰兩種選擇了(政治施壓例子~ 美國提醒馬政府 ,美國跟台灣也有關係, 別想搞急統破壞海峽現況)

或者美國只有被迫跟中國談讓臺灣中立化; 或讓臺灣享有類似在中國聯邦下的獨立地位, 這種走向很可能發生 ,因為美國民主黨勢力一直有讓台灣香港化的主張, 尤其歐巴馬的幕僚內更是如此。

台灣的選擇

因此, 有必要把日本跟歐洲甚至東南亞都拉進來, 如果這些國家都不贊成台灣香港化, 那麼美國也不至於讓台灣香港化,畢竟它的國際盟主地位是需要其他國家共同支持的 。日本跟東南亞可以靠經濟跟安全來聯繫 ,因為台灣居他們生產鏈跟技術合作中的重要地位; 台灣跟歐洲則雖然有貿易關係 ,不過台灣並沒有佔多重要比例 ,雙方只有民主價值比較相近 ,因此最好是多跟歐洲進行政治、學術交流、跟媒體合作, 加強他們知識菁英跟人民對台灣的友好跟認知程度。

這樣台灣就比單靠經濟上的矽屏障(中國正極力追趕,企圖取代中) ,更多了一層民主跟文化上的國際保障, 配合原先就對台灣很友好的美國, 一同來替遠東和平發展跟台灣國家生存來努力。如此, 諸神黃昏的大戰 ,或地獄永劫的日子, 也許就不會來臨。

即使這可能仍然離真正天堂還很遠, 也不該隨便放棄讓後代上天堂的資格, 這才是有責任感的長輩, 否則就只是尸位素餐的傢伙 ,人民要這種政黨跟領導人幹啥? 還不如養隻貓狗當寵物, 不但可愛又能看家或抓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