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存檔

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

台灣流行天體營的原因

民之所欲常在我心

在部落聯合的古代或野蠻時期中等階段,部落領袖跟宗教祭司 ,以及掌握工匠技術的人,可說類似統治菁英跟知識份子. 不過也因為當時氏族觀念還很濃厚, 跟商品生產 ,貨幣使用還沒發達,因此內部階級分化還不嚴重 ,只約略分成自由民跟奴隸(雖然當時對外族戰爭時也會抓俘虜當奴隸, 但這只是零散現象) .

(1)當時上下並非嚴重對立, 頭目還需要氏族的擁立, 當武力還來自氏族民兵, 跟個人累積財富手段不佳時, 自然會如此. 所以有氏族推選頭目跟美稱禪讓政治的現象.因此 ,頭目利益通常也高度對映於部落利益, 類似民之所欲常在我心.

這告訴我們什麼呢? 階級分化嚴重的現代社會, 知識份子或政治頭目跟民心的差距 , 比古代更大 .這表示現代社會不推行社會主義經濟改革, 統治菁英就註定跟基層人民存在重大精神落差, 這幾年, 台灣獨派領袖跟群眾認知的脫節,多少也導自於此, 所以他們會下臺也不算太奇怪.

(2)這時期畜牧跟農業的發展, 也讓男子個人控制了更大的生產品來源, 更不需向女生跟氏族同伴低頭. 因此家庭向父權跟個體家庭過渡. 部落則因為發展成部落聯合體 ,擁有更大力量壓迫外族, 所以更喜歡發動戰爭 ,也更容易靠戰爭發財. 這也讓部落頭目原先身邊的小規模軍事隨扈,變成常態親衛隊, 並日漸擴大, 日後變成對外戰爭跟對內壓迫人民的利器.

這給人什麼啟示呢? 當台灣前任元首控制了龐大競選結餘政治獻金時 ,也等於台灣獨派或DPP政治權力 ,會向元首家庭集中, 所以他們原先的合議制度瓦解, 變成元首家庭獨裁.

再者,當DPP靠選舉逐步贏得政權時, 那些幕僚變成靠勝選來當官跟發財, 所以幕僚的選舉鬥爭手段專業化, 不過此時領導人卻已跟民心脫節, 這樣即使幕僚再會打選戰, 他們的所選擇的政治保衛跟攻擊目標也不會跟基層利益符合, 自然會走偏或走錯路線.


知識份子的集團內省

上面已經說過了, 統治菁英跟民心脫節的原因, 接著我再來鬼扯一下: 為何擁有了民主自由制度 ,卻無法讓台灣獨派一般知識份子 , 良好發揮監督他們政治領袖的功能?

先談我的靈感來源:知識份子類型(這算閒聊鬼扯,並非學術界真的如此分類)

(1)軍閥幕僚型

中國知識份子起源 ,從原先封建時代的貴族, 跟下級貴族(士) ;到了封建瓦解過渡時期, 已經是由貴族跟士 ,在野沒落貴族跟士 ,以及一般受過教育的人民所組成.

雖然當時一般受過教育的人民也有晉升貴族的機會 ,不過春秋戰國時期的軍事紛亂 ,也導致他們的思想,是貼近有利於強化領主統治跟軍國發展. (儒家也談仁政 ,不過那算點綴的口號性質, 例如鄭國奴隸主在一次鎮壓奴隸起義時,殺害了參加起義的全部奴隸,孔子聽到後居然說殺得好)

人民怎會喜歡政治壓迫跟受到軍事戰爭殘害呢? 所以當時知識份子其實跟基層民心存在不小落差, 這跟進入帝國時期後, 例如東漢帝國衰弱發生軍閥割據時的那些地方軍閥幕僚們差不多, 雖然有不少文武合一的知識份子, 不過在施政信念上是利主, 自我能力要求上是武力跟外交折衝(或謀略)等實用化知識 ,所以即使有啥恢復道統跟仁政統治的思想, 多半也是夢想中的空洞口號.

(2)中原士大夫型

帝國時期的知識份子, 原先是由世襲跟官人推薦來獲取權力, 推薦的當然比較貼近民心 ,不過仍跟民間有落差 .等到建立科舉取士的制度後, 靠個人能力來勝出, 因此平民也能靠自身能力登上統治集團.

如果帝國沒有發生戰亂, 那麼這階段知識份子應該比戰國跟軍閥割據階段的讀書人, 更貼近民心, 至少他們比較不窮兵黷武 .

但是中國有種很奇怪的道統跟師承思想, 這類似擁護學術封建倫理跟學術派閥, 所以他們不敢也不想突破祖師爺的思想範圍 ,多半只是在研究圈內挖深,而非擴大研究圈;還跟別門派存在不小對立 .(歧視工具知識 ,又不敢嚐新的讀書人 ,能挖多深? 挖到泥土下的岩盤時不會更換改進工具, 說不定還當成挖到祖師爺的思想界線, 不敢再挖了.)

所以當聽見不同意見時, 他們第一直覺是搞思想防禦; 聽見有人想改革, 則又拿道統跟古制出來當反對改革的擋箭牌, 能不迂腐嗎 ?有仁政思想卻沒有好的實行工具, 又算真正愛民嗎? 同樣也是夢中喊口號一族.

不過道德潔癖倒是很重, 因此很愛批評政治貪腐情況,說那算貪官壓榨民膏民脂, 但另一方面也認同君主用武力壓迫人民,真是自我矛盾;或是同情人民被稅賦壓迫 ,卻不知改革制度跟物質科技研究來增產富國利民, 搞得人民生活水平一直在貧窮線附近徘徊, 眼高手低?

(3)入主中原的蠻族型

施政信念上 ,是利於強化部族少數統治, 所以武力跟法律壓迫是不會輕的. 自我能力要求上, 武力跟實用知識 (統治佔領中原的需求 ,迫使他們匆促不完全的知識化 ,捨棄太鬼扯的道統 ,更崇尚實用主義) .不過雖然道統觀念不深 ,可是部族倫理跟部族利己觀念卻不小, 導致對人民野蠻粗暴的壓迫照樣很嚴重.

因此 ,他們的優點大概只剩實用主義;跟可能殘存部落合議觀念, 衍生菁英集體多數決, 而非菁英個人獨裁 ;跟游牧傳統導致的對外國交往的開放心胸.

但是被統治階級的中原基層人民, 多半仍是受歧視壓迫的. 對外交往的開放,則也不等於思想上突飛猛進 ,因為還有宗教或部落傳統障礙必須跨越, 小學生不可能突然有發射火箭升空的知識 ,也不等於放棄部落本位主義, 這會導致少數統治的根基鬆動 ,因此是文化上吸收中原新知 ,利益上則固守部落本位.

(4)台灣獨派的現況

其他應該還有邊疆文明小國型 ,歸化外國的士大夫型 ,沒有對外侵略的在地蠻族型... 懶得一一敘述, 因此直接來說結論.

台灣獨派=不侵略的蠻族(本省人中下層,假設70%)+ 邊疆文明小國士大夫(菁英文人) + 歸化別國士大夫(外省人獨立派)+ 地方軍閥(獨派政客跟資產家)

先說華人的習慣 ,台灣有很多華人移民後代, 加上又是中式教育, 所以傳統中原士人的道統跟學術門閥觀念, 跟對個人道德堅持, 仍在知識菁英腦袋內起不小的影響作用 .因此, 當然也有愛民又害民的眼高手低自我矛盾, 跟想跟西方抗衡的東方傳統優越感意識 .這或許就是台灣前任元首陳xx比基層獨派更敢向美國衝撞, 卻又手法低劣 ,最後導致反效果的原因之一.

台灣基層獨派人民則有濃厚的台灣民族本位思想 ,具有排外的性質, 但他們對於道統觀念並不堅持,也沒有回教或基督徒那樣虔誠的宗教信仰 ,所以更傾向實用主義, 如果外國文化對他有利或西方科技比東方傳統更厲害, 基層獨派人民反而更不容易搞自主路線跟美國對抗, 而是友好結盟 ,讓美國來領導, 不過這領導必然是類似部落盟主的領導, 部落內氏族仍保有很大的自主性, 而非帝國統治的壓迫式領導(這就是台灣獨派反中, 卻不反美的主要原因.)

當然, 台灣獨派菁英也有台灣民族本位思想 ,只是除了少數激進派外, 並沒有基層那樣濃厚 .前任元首陳xx想利用這種民族本位思想來跟美國展開外交衝撞, 但是謀略過程不夠科學, 只類似訴諸激情的選舉動作 ,又錯估基層人民並不想真的跟美國對抗, 因此才連DPP內部也要出來批判他.

因此, 台灣獨派的缺點就是:

基層
強烈台灣民族本位(妨害對中國和談 ,但也益抵抗中國侵略 ,是優點也是缺點)

高層
稍弱的民族本位(但仍導致缺乏兩岸溝通誠意) , 選舉跟資方至上, 跟基層脫節, 元首家庭獨裁

高低層共同缺點
高層利用下層過度討厭中國心態, 來激化中臺對立.

高低層缺點差異
強烈台灣民族本位(基層);選舉跟資方至上 , 跟基層脫節, 元首家庭獨裁

(5)上下臭味無法相投

古人有同惡相助跟臭味相投的比喻, 獨立派高低層的臭味種類並不太相同, 所以他們更傾向互相排斥 (只有台灣民族主義這個味道,沒有大排斥) . 進一步說 ,傳統中原士人一般習慣固守己見, 通常只愛挑別派的缺點, 台灣的華人也多少繼承了這習慣 ,配合上下脫節跟元首家庭獨裁 ,導致台灣獨派內部互相看不慣 ,互相言論攻擊的情況很嚴重.

不過也因為上下臭味大不同, 而更能發揮彼此互相批判督促的效應.

相反的 ,統派的高低層知識份子中的臭味具有高度一致性, 他們就不容易靠內部鼻子來找出腐敗之處, 雖然集團內部能更團結 ,不過犯錯跟死不悔改的機會也更大.

(6)基層知識份子的鼻子沒有壞 ,但傳話人大有問題

這獨派內部分裂跟互相批判情況 ,曾經透過媒體表現出來, 只是在前任元首陳xx執政後期 ,因為統派加強言論攻勢 ,跟統派把持媒體,導致獨派菁英分不清混在媒體批判言論中,哪個是統派惡意攻擊? 哪個是被人收編的叛徒攻擊? 哪個又是基層民心真實的反映? 而產生刺猬或縮頭烏龜般的防衛心態 , 忽視善意跟惡意的批判聲浪.

這類似某地區戰況真的很緊急, 也發出了求救或警告通訊, 不過通訊線路卻給敵軍攔截了, 敵軍把它變造,混入真假難辨的資訊 ,最後導致司令部錯估戰況.

(7)國王的新衣

一連串內外因素引起的結果 ,就是讓台灣獨立派發生現代版的國王新衣這個故事.

很好笑嗎? 不 ,還有更好笑的 ,例如最近很熱門的中國毒奶精新聞 ,就能發現統派高低階層知識份子, 因為臭味過度相投, 不但國王沒穿衣服 ,連基層人民跟小記者也是光溜溜的在路邊裸奔, 真是養眼, 不過這很傷腎 ......